五月的滆湖畔碧波荡漾,时值小满节气雨水盈溢,江苏省镇江环境监测中心一行5人在5月22日生物多样性日前夕,走进常州环境监测中心滆湖生态观测试验中心,开展生态监测能力提升的主题调研。这场跨越城市界限的“生态对话”,不仅见证了兄弟单位深厚的技术储备,更为区域生态协同治理提供了新思路,展现了长三角地区环保力量的联动与共进。
走进“生态监测样板间”
滆湖生态观测试验中心作为全国首个地级市综合性特色野外台站,集观测基地、科研基地、培训基地、科普基地于一体,堪称生态监测领域的“多模态全能平台”。常州环境监测中心生态监测科两位科长详尽细致的传授了滆湖中心河湖水生生物多样性监测及资源调查所涉及的技术和经验,介绍了斑马鱼毒性试验、水生植物胁迫响应实验、环境DNA实验等一批高新软硬件设施,带领参观了模拟生物生态监测调查实境的各类场地。在生物样本库,调研组被分门别类保存的430余种兽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植被的实体标本以及几百种底栖动物样本所震撼,调研人员感叹:“这种系统化、标准化的样本管理体系,也是我们实验室监测急需补足的短板。”
管理经验的“思维碰撞”
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双方围绕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提升和青年人才培养两大主题展开深入交流。常州环境监测中心创新的“岗位体验+兴趣分组”人才培养模式获得来访团队的高度评价。交流过程中,双方就科室管理经验、监测现代化技术手段的应用实践、能力建设经验教训以及科研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深度探讨。调研团队表示:“我们计划年内启动镇江市金山湖生态质量综合监测平台建设,常州中心的经验分享恰如及时雨,为我们提供了宝贵参考。”
收获与展望
此次调研,镇江中心带回了三大“核心收获”:一是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建设的设计思路;二是现代化生物监测管理经验;三是青年人才梯度培养的创新模式。
当小满充盈的雨水为滆湖在久旱之后重新注入生机与活力,两地的环境监测人已相约下一个季度再聚首。展望未来,镇江中心将重点推进三方面工作:一是建立镇江市金山湖生态质量综合监测平台,提高区域生态质量预警和监测能力;其次,系统建设镇江特色生物样本库,实现生物资源的标准化保存与信息化管理;第三,创新实施“技术-监测-科研”三位一体人才培养计划,打造专业技术人才梯队。正如中心负责人强调的:“我们要把今天的交流成果转化为明天的创新实践,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中展现镇江担当。”